本帖最后由 Yang 于 2016-3-8 16:19 编辑
! _* ]$ Y% i- @) h7 f" S7 q5 L
4 Q: s9 [- t# p征文02号
9 p0 M/ M v+ T j8 D+ h过年 去国一十八载, 脑海里的过年依然是儿时的印象。那时天很蓝, 也很冷, 好像只有过年才会有新衣服穿, 有的孩子憋不住年前悄悄的把新衣服穿上, 在同伴前走来走去, 女孩子的新头花与发卡在冬日的阳光下一闪一闪的, 彼此交换着手里的糖果, 男孩们则比试着手里的鞭炮, 红的绿的, 长的短的, 手里举着香, 一个一个的点着, 放着, 空气里弥漫着火药的味道, 还有家家的饭菜香。
9 |* v( N e5 J$ u }
年夜饭是大事, 从中午开始, 楼道里开始飘扬着锅碗瓢盆的交响曲, 油烟大的不得不打开房门, 味道窜出来, 引的正好路过的人一声赞。
7 ^2 q. i; l3 p+ |3 M/ o$ r0 P5 ^
因家里是南方的缘故, 老妈每年必做 春卷, 把面用水稀释后, 用筷子使劲搅, 必须达到几乎成面筋的程度, 抓在手里欲滴不滴。 这个过程真是个体力活, 近 一个小时的功夫, 让幼时的我极其痛恨。 最喜欢的是下个步奏, 摊春卷皮, 如同摊煎饼, 在微热的饼撑上画个圆, 手要快, 铺的面不可太多,因为皮要薄, 包上馅后, 炸出的春卷才会脆。 还有八宝饭, 一层糯米, 一层豆沙, 再一层糯米,上面铺面红红绿绿的什锦果谱与核桃, 摸上一点点猪油, 上锅蒸。 这是饭后的甜点和年初一的早餐。 再后来, 市面上有了春卷皮卖, 有了江南采芝斋的桂花糖年糕, 有了央视的春晚,有了地坛的庙会,有了许多许多。 也消失了许多许多。 ( D- b$ _2 ^2 r H/ \
往事如烟, 生活向前。 0 x5 ^8 \7 x' I0 O$ f7 R! p
- D+ s* b6 ?8 L
(收到时间:2月4号,作者: 暂时不公开,等评选结束以后公布)
8 o' p; x3 E: g& B( O( Y' L" ] |